
過去幾十年中國制造業的蓬勃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量廉價勞動力,直到2012年我國勞動力人口數量首次出現下降,并在之后連續六年,以每年三四百萬的速度逐年遞減。另一方面,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年輕人不愿意進入實體制造行業,更少有人愿意到生產線上從事枯燥無味的重復勞動,勞動力已不再是廉價資源,制造企業一工難求已變得越來越普遍,以前給人介紹工作要找被介紹人收費,現在用工企業給推薦人獎勵費,人力成本不斷攀升以及員工的管理難度加大,機器替代人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導入非標自動化設備是制造企業持續經營的重要策略之一。
人力成本上升趨勢與自動化設備成本上升趨勢比較
非標自動化設備就是指根據用戶需求定制的非標準類的自動化設備。它的外觀、功能均為非國家標準規定的設備,是依照國家規定及統一行業標準,配合特殊環境、特殊用途、特殊作用,根據用戶的需求,自行設計的新型設備。非標設備的設計沒有具體的參考模型,現已廣泛運用于不同的行業,包括航天、工業、電子、醫療衛生等領域。
|
|
|
可以根據不同用戶的不同要求和需求,生產不同的設備和定制一套符合客戶需要的設備。
|
|
采用現代高科技的技術和計算機領域的自動化及其它相關的工藝與技術,從而形成一個比較全面的技術化設備,是綜合工藝的運用,能夠加強管理和設備的使用,優化以及調度,從而大大提高產量和工作效率
|
|
在工作的時候所產生的能效利用是非常大的,這是非標自動化的另外一個明顯優勢,這樣高效的產能利用率絕對是保證工作效率提升的重要條件,也是保證產能的重要保障。
|
|
操作使用比較簡單,工作人員通過簡單地學習就能使用和操作,簡單的操作能縮短工作時間,減輕工作人員的工作壓力,保障使用安全和設備的安全。
|
總體來說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前景整體向好,市場需求潛力巨大。大量的非標設備自動化公司應運而生,在我國大部分的非標自動化設備公司都是近十幾年成長起來的。行業的總體特征是:數量上,小公司居多,產業集中度不高;質量上,公司質地良莠不齊。很多中小非標自動化設備企業發展也遇到各種問題,找不到明確的發展方向,東一榔頭西一棒子,被市場牽著鼻子走,沒有自己的核心技術,沒有自己的主打產品,公司年復一年都是在生死存亡之間掙扎維持。
非標設備無法形成批量生產。非標設備是沒有標準可依,根據企業生產實際量身定制的設備,A企業的設備往往只能適用于A企業,不能批量生產復制到B企業。非標設備開發周期長,通常一臺幾十萬人民幣的非標設備,從用戶提出需求、非標自動化設備公司提供方案設計、雙方討論確定方案、簽訂合同、出設計圖、零部件加工、到設備組裝、交貨驗收往往需要兩三個月的時間,正常情況下即使有一定批量的需求,也是先做樣機,再批量生產,稍大的批量有時會分成多批次交貨。無法規?;a、項目周期長、利潤空間有限,投入產出比過低是非標設備行業的現狀之一,制約了非標自動化設備企業發展。
非標設備市場規??焖僭鲩L,但企業良莠不齊。由于從事非標設備行業投資門檻相對較低,租一間辦公室,買幾臺電腦,找幾個人就可以承接一些簡單的自動化設備項目了。有人有客戶資源、有人有技術專長,有人擅長機械加工,在萬眾創業的時代背景下,很多人都自立門戶各自為政,導致行業資源分散,沒有形成合力,很多小公司都存在很多短板,綜合實力和技術能力相差很大,也不乏投機取巧、空手套白狼者混跡于行業內,對整個行業的市場造成較大的沖擊,行業聲譽也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
產品低水平同質化比較嚴重,大多通過低價競爭,或通過各種關系及其它營銷手段來獲得訂單。有些公司業務能力比較強,但技術能力很弱甚至根本不具備接單能力,供需雙方盡管達成商務合作,但交付存在很多問題,交期難以保證或者設備根本滿足不了要求沒法正常投入使用,沒法達成用戶投資的預期目標。有些公司技術能力相對較強,但業務能力偏弱,往往只能承接二手甚至多手訂單,基本上沒有什么利潤可言,最終難以為繼,導致劣幣驅逐良幣。
非標設備自動化公司盡管不都是高科技企業但至少也屬于技術型企業,這樣類型的企業理應是靠核心技術來服務客戶體現企業的價值,為客戶節省成本、提高效益,取得合理回報,現實的情況是訂單為王,誰能拉到客戶、簽到大額的訂單誰就是企業的功臣,靠的不是技術的競爭力,而是材料成本的節?。ㄍ倒p料)、管理費用節?。ㄒ蝗松砑娑嗦?,無休止加班等),獲得微薄的利潤。按理說供需雙方是合作共贏互惠互利,但現實的市場是需方市場,客戶就是上帝,眾多非標設備供應商圍著一個訂單激烈競爭,有些企業為了搶到訂單不擇手段,價值觀嚴重扭曲,用近乎乞討的心態來討好客戶,也助長了腐敗之風,形成了市場潛規則,本來循規滔距的企業也跟風適應,否則只能在夾縫中求生存。
非標自動化行業投資門檻雖低,但要做大做強并不簡單,稍不留意就會掉入很深的“陷阱”。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的技術門檻相對較高,完成非標自動化研發相對比較困難,它包括研發、制造、安裝、設備調試及售后維護等諸多環節。一些規模小、研發水平低、分工不夠明確的小企業在實際運作中會遇到更多的困難,風險更大。目前非標設備行業大多采用先付30%左右的預付款,驗收后再付60%,一年后付10%,如果技術上沒有問題,交付驗收比較及時,基本上半年左右可收回全部款項,但實際情況是因為各種原因,出現交期延誤、驗收推遲等情況,一年以上才有可能收到90%的款項。也有很多大公司或行業,沒有預付款,非標設備公司先墊資開發,驗收后再付款,采用這種方式隱藏著巨大的風險,一旦設備不能滿足客戶要求被退回,設備供應商會受到很大的打擊,甚至直接導致公司破產。一些企業剛開始做比較簡單的設備嘗到甜頭后,開始狂妄自大,盲目擴張,什么訂單都想承接,失去了對技術應有的敬畏之心,缺乏起碼風險意識,最后掉入萬丈深淵,還認為只是自己運氣不夠好而已。
從非標自動化設備應用企業來講,以下情況會阻礙非標設備行業技術提升。
制造企業在人力資源短缺的壓力下,選擇上自動化設備項目?;诔杀究紤],很多企業會優先選擇半自動化的設備,稍微復雜的工序還是由人工完成,這種半自動化的產品,一個對機電一體化比較了解的工程師就可以獨立完成所有設計工作,技術含量相對較低。大量的這種低層次的自動化需求制約了非標行業向更高層次的發展。
還有更深層次原因,企業自身的發展前景并不十分明朗,盡管人力成本較高,但公司可以根據訂單狀況可靈活調整人力需求,但自動化設備一旦導入,無論公司業務量如何變化,已經投入的設備成本就固定在那了,沒法快速變現。
另外很多行業所生產的產品更新迭代快,產品生命周期短,但自動化設備交期不能隨之縮短,新開發的設備性能和穩定性很難保證,很多非標設備在需求提出時都在產能的爬坡階段,如果設備不能在產能最大時正常投入使用,其發揮的價值會大打折扣。
自動化設備一旦出現故障不能馬上恢復生產,就會造成比較嚴重的后果,生產會非常被動。導入自動化設備,就需要配備相關的技術人員和設備維修保養人員,建立相應的元器件備品庫,這些都是影響制造企業自動化導入的一些不利因素。
非標設備行業松散,沒有形成組織優勢,沒有比較正式的行業協會,政府就很難聽到來自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的呼聲,企業缺乏相互間技術交流。非標設備企業之間的戒備心比較強,害怕自己的技術被別人學到了,害怕自己的客戶被別人搶走了,害怕自己的技術骨干人員被別人挖走了。這種不相往來,各自為戰的情況導致了非標自動化設備行業日益陷入了價格競爭的泥潭。
技術人員能力達不到企業所期望的要求,能獨當一面工程師很難找,綜合能力強的工程師要價又高,而且是可遇不可求,待遇要求不高的能力又比較欠缺。另一方面,很多工程師盲目自大,自我感覺良好,認識不到自己的問題和不足,相互之間缺乏主動學習和交流,害怕失敗不敢承擔責任,即使是明知是自己設計上的問題也找各種理由搪塞推脫。工程師人員流動性大,一方面是技術人員在企業內部沒有受到應有的重視,另一方面非標自動化設備公司多,相互挖角現象普遍存在。稍有能力的工程師容易一山望著一山高,很多工程師責任心不強,沒有鉆研技術的精神,沒有學習新技術的動力,有些工程師不是用自己的能力來衡量自己的價值及應得的回報,而是通過頻繁跳槽來提高自己的待遇要求。技術方面,公司內部技術得不到很好的傳承,技術沒有沉淀積累,沒有形成資源共享,同樣類型的技術重復開發,同樣的問題一再出現,導入新技術應用新技術的能力差,技術停滯不前,跟不上時代發展的步伐,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項目的好壞成敗完全取決于承接項目的工程師個人。
接到客戶項目評估需求,經過評估很多確實超出企業現有的技術能力范圍,只能選擇放棄。
有些項目評估后技術部門認為可以承接,設計方案遲遲給不出來;好不容易方案提交給客戶,不是方案不符合客戶的要求,就是價格比別人高出幾倍,當然也接不到訂單了。
客戶下了訂單,時間過去了一半圖紙卻遲遲還沒有發包。
圖紙前一天剛剛下發,第二天又追加下發了好多圖紙,其中有不少是設計修改的。
加工廠商抱怨圖紙表達不清楚,加工精度要求太高,形狀太復雜不好加工,交期太緊價格太低。
采購詢價,價格比預期高出很多,還有好多外購件的交期比設備的交期還長。
等所有的零件回來,已經過了交期很多天了,只得逼著裝配人員加班加點了??孜粚Σ簧?,沒法裝備、好多地方要修改,還有好多零件到了要裝配了才發現圖紙根本沒有下發。裝了又拆,拆了又裝,裝配師傅累了一天,發現沒有什么進展,原計劃三天裝完結果兩個星期了,還有零件沒有采購回來,還有加工件剛拿到加工廠去修改了。
天天開生產進度會,哪個部門都不覺得問題出在本部門,生產計劃成了擺設。再次開會,除了又新增的問題,老的問題依然沒有得到落實解決。
客戶天天打電話催,按合同一個月的交貨周期,兩個月過去了,設備還沒有運行起來,客戶項目負責人說,趕快把設備先拖過來吧,不管是死是活,讓我好交差,否則我的飯碗保不住了。
工廠內部也一致同意先把設備拉倒客戶現場再說吧。設備拉出廠,工廠里與項目相關的人都松了一口氣。
輪到售后服務部門接手了,客戶每天早晚要報告設備進度,明知道設備還有一大堆問題,要能真正正常生產,估計一兩個星期都不一定能搞定,明知實話講客戶肯定不能接受,因為交貨期已經延誤了一個月了,你只能回答說明天,幾個明天之后變成下周一定OK,再后來。。。設備又拖回了工廠。
設備被退回,事情嚴重了,賺不到錢不說,還把公司的信譽也搞毀了,客戶也變成了別人家的客戶。
老板下令整頓,調查原因,追查責任。最后發現設計有問題,采購有問題,PM有問題,品質有問題,生產有問題,結論是公司整個管理都有問題,老板到處求神問藥,有點實力的老板專門到外面去參加各種管理培訓,終于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決定高價聘請一家名氣大的企業管理顧問公司對公司進行全面整改,各級領導要密切配合管理顧問工作,每天要安排經理級以上領導陪同,各部門每天要匯報改善效果,晚上所有干部安排管理培訓兩個小時以上。
幾個月后很多問題確實有了明顯的改善,做到不生產不良品,不輸出不良品,檢驗不合格設備堅決不準放行,系統流程和表單制定了很多,小到幾分錢的螺釘請購和員工幾塊錢的費用報銷都有很嚴格規范的流程,品質報告堆成了小山,鑒于顧問公司的卓越成效,按合同付清全部款項并表示衷心感謝。老板看公司財務報表時傻眼了,營業額下滑了50%,客戶投訴與以往差別不大,只是投訴內容稍有變化,管理干部除了配合不力被炒掉幾個,主動辭工的也有好幾個,工程師也跑了不少。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說過,小公司最重要的是磨好豆腐。一個不到一百人最多三、四百人的非標自動化設備公司完全沒有必要學三四萬人的標準產品生產型企業的管理模式。找管理咨詢公司其實是看錯了病,開錯了藥方。好比本該用中醫來預防調理的病,直接用西醫的方法來快到斬亂麻,看似高效,實則是后患無窮,沒幾天病又復發了。
非標設備企業內部問題最根本的其實主要就是技術問題,技術問題是一切問題的源頭。與其請管理顧問不如找幾個高水平有責任心的工程師,或通過培訓提升現有工程師能力的同時,引導工程師樹立正確的價值觀,還可聘請技術顧問,嚴格把好設計關口,把所有的問題在設計階段盡最大可能的解決掉,就可達到一順百順,一通百通的功效。
有些公司的老板雖然意識到技術的重要性,總想找一個技術全面又懂管理,既有規劃能力又能親自下到現場解決實際問題的高手,但找了很多人來面試總覺得有不盡如人意之處,老板不盡感嘆人才難找,就在老板的感嘆中企業熬過了一年又一年。
行業內很多人認為做甲方很容易,就是提需求,跟催一下進度就可以了,還被供應商當財神一樣供奉,吃香喝辣,還有額外收入。俗話說,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甲方也有甲方的難處。
先要花費好長時間深入到生產現場,了解生產工藝狀況,發現產線的問題,通過分析找出瓶頸,提出初步的改善設想,提交立項評估報告。報告反復修改才通過審批,時間過去了好幾個星期。
接下來要花費大量的精力來甄選供應商,非標自動化設備公司雖然很多,但好的供應商其實很難找,真假難辨。朋友推薦、百度搜索,找來好多供應商,你要去逐一核實,還得現場考察,又得花上好天的時間。
有些供應商號稱什么都能做,你把相關資料發過去,幾天過去了,沒有音訊,你打電話過去催問,才給你回復說做不了。
收到了幾家供應商的方案,有些一看就是在馬虎應對,連需求都沒完全搞清楚,有些拿了以前給別人家的方案,方案本身沒有太大的問題,但不能完全適合自己企業的需求,有些價格也高得離譜。
好不容易把方案敲定下來,價格談妥,但供應商生產計劃總是給不出來,再后來你按雙方最后敲定的計劃去現場核實,發現實際情況與計劃完全脫鉤,完全處于失控狀態,廠商給你的答復始終是沒有問題,你開始焦慮擔心能否按時交貨,一天幾次電話,隔三差五跑供應商工廠,最終你所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交期嚴重延誤,而且是沒個準信,每次工作檢討會議都很被動,承諾的交期都成了不能兌現的謊言。
供應商總算把設備送過來了,滿以為兩三天就可以生產了,生產部門物料也準備好了,生產人員也招來了,培訓好了,隨時準備開工,結果設備調了一個星期、半個月設備還是沒法生產。
終于投入生產了,每隔十多分鐘一次小故障,連續生產不超過半小時,每天排產8小時,加起來生產了不到4小時,其它時間都在修機調機。
本來導入自動化設備為了節省人力,理論上說是可以省三人,結果安排好幾個人盯著,以便及時處理設備問題,還搭上一個維修工連廁所都不敢上,上一趟廁所8分鐘時間,回來時設備已經停了五分鐘了。
生產主管說算了,還是安排人工生產吧,領導說花了那么多錢買回來的設備,哪能說不要就不用,況且馬上有客戶要來參觀,我們還指望它來接訂單呢,你要想辦法解決,下達指令一個星期之內如果設備不能正常用起來,你就打鋪蓋走人吧。這是不是也叫“劣幣驅逐良幣”,你說冤不冤。
作為采購部門項目負責人你不是沒有盡力,你每天幾個電話跟催,每隔一天就跑現場,該說的說了,甚至不該罵的罵了,但不管你付出多少,事情沒有辦好你就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其實最根本的原因是你沒有找到有實力又責任心好的非標設備供應商,被謊言所欺騙,被表象給蒙騙,當然也不排斥利益熏心一時糊涂,最后釀成大錯丟掉了自己多年辛辛苦苦奮斗來的工作崗位。